2025-08-05 来源:磨匠
张紧度适配性
履带松紧度需控制在3-5mm下垂量范围内,可通过张紧轮调节螺栓实现精准调整。过松会导致跳齿、脱落,过紧则加速轴承磨损并增加能耗。
对中性保障
履带中心线需与驱动轮、导向轮中心线重合,偏差不得超过2mm。使用激光对中仪或直尺辅助校准,避免因跑偏引发边缘磨损。
1. 停机准备与安全防护
关闭主电源,悬挂“禁止启动”警示牌
清理履带周围研磨介质、溶剂残留及杂物
穿戴防滑手套、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
2. 履带状态诊断
视觉检查:观察履带是否松弛、开裂,驱动轮齿面有无异常磨损
触觉检测:用手按压履带中部,下垂量超过5mm需张紧
异物排查:检查履带槽内是否卡入锆珠、玻璃砂等研磨介质
3. 张紧度调整实施
机械式张紧机构:
① 松开张紧轮固定螺栓
② 顺时针旋转调节螺栓,每圈对应下垂量减少1mm
③ 紧固螺栓后复测,确保下垂量在3-5mm范围
液压式张紧系统:
① 通过注油嘴加注黄油,驱动轮外移
② 观察压力表至15-20bar时停止
③ 测试履带运转10分钟后复测压力,补充至稳定值
4. 对中性校准
在履带两侧对称位置粘贴标记点
启动设备低速空转,观察标记点偏移量
若偏差超过2mm,调整导向轮支座螺栓,逐步修正至中心线重合
5. 功能性验证
空载测试:启动设备空转30分钟,检查履带是否跳齿、异响
负载验证:加入50%额定容量研磨介质,运行2小时后测量主电机电流波动值,应控制在±5%以内
密封性检查:观察研磨腔与履带接合处有无泄漏,机械密封压力需保持2.5-3bar
履带脱落急救
清理驱动轮内部卡滞介质,用铜棒轻敲履带齿根复位
紧急情况下可采用“反向驱动法”:启动设备瞬间反转,利用惯性复位
冬季低温调整
环境温度低于5℃时,需提前2小时启动电加热装置预热履带
调整后涂抹低温润滑脂,防止橡胶部件硬化开裂
维护项目 | 频次 | 技术要求 |
---|---|---|
张紧度检测 | 每日开机前 | 下垂量3-5mm |
对中性校准 | 每周一次 | 偏差≤2mm |
液压系统补油 | 每500小时 | 使用Shell Tellus S2 V 46液压油 |
履带整体更换 | 每3000小时 | 齿面磨损深度≤原厚度的30% |
严禁在研磨腔内有介质时调整履带
调整作业需2人配合,一人操作设备,一人监护
液压系统调整后必须进行保压测试,1小时内压力下降≤5%
更换履带时需同步校准动态分离器间隙,确保0.05-0.1mm精度
通过执行上述技术规范,可有效延长履带使用寿命至4000小时以上,同时降低设备故障率60%。建议建立履带调整档案,记录每次调整参数及运行数据,为预防性维护提供依据。
联系电话
15112173631
联系邮箱
dgmoijang@163.com
联系地址
东莞市茶山镇沿溪路18号